2025 年 4 月 23 日,北京农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联合教务处成功开展了一场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创未来” 校园实践活动。这场活动宛如一座桥梁,连接起知识与实践的两岸,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助力他们在逐梦路上稳健前行。活动吸引了来自全校 9 大学院,涵盖大一至大四的67名创业指导课选修生热情参与。科技园双创培训部詹晓瑞、梁逗逗,教务处时梦以及创新创业大课堂课程班长樊安欣共同策划组织了此次活动。

活动内容精彩纷呈,巧妙融合了多个特色环节。在创业孵化政策解读板块,科技园工作人员凭借深入浅出的讲解,全面剖析了科技园为我校学生创业团队量身定制的全方位支持体系。从免费工位的贴心提供,到专业法律咨询的精准护航,从高效的融资对接服务,到经验丰富的导师一对一悉心辅导,每一项服务都直击创业痛点,为学生创业筑牢根基。这些举措与北京市教委发布的《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2025)》中的 15 条精准扶持措施高度契合,紧密相扣,切实为学生创业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详细阐述了科技园大学生新媒体实训激励机制,通过联合学院开展直播助农活动,巧妙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助力学生快速掌握新媒体领域的核心技能。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园已与国家广电总局人才交流中心合作开展“全媒体运营师课程”,与抖音数字学堂达成深度合作,成功开展“五步玩转新媒体营销”课程,累计培训学员2000 余人,为学生在新媒体行业的蓬勃发展铺就了一条宽广道路。学生创业代表王景炫的分享更是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他用自己的亲身创业经历,生动诠释了创业路上的酸甜苦辣,鼓励学弟学妹们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充分利用科技园的优质平台资源,将更多精力倾注于创业实践,为未来职业发展汲取丰富养分,积累实战经验。他的分享引发在场学生强烈共鸣,激发了他们对创业的初步兴趣。不少学生在活动后表示会尝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迈出自己的创业第一步。
科技成果展示环节则为学生们开启了一场农业科技的奇幻之旅。在成果展厅内,工作人员重点推介学校的多项前沿科研成果,彰显了学校雄厚的科研底蕴,也为学生创新创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灵感。学校青贮玉米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团队成果斐然,潘金豹教授、张秋芝副教授带领的玉米团队研发出的北农青贮368 玉米品种,凭借其高产、优质、抗倒伏等卓越特性,在北京及周边地区广泛推广应用,成为畜牧业饲料的优质选择。
此外,学校师生依托计算机专业优势,另辟蹊径,将智慧技术与中华蜂养殖深度融合,创新研发出“智能蜂箱” 及多箱体成熟蜜生产技术,有效提升了蒲洼蜂蜜的市场竞争力,助力蜂农实现收益倍增,收购价提升一至两倍。这种 “高校智力 + 地头输出” 的创新模式,生动地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具象的社会生产力,让学生直观的领略到科技创新的巨大社会价值。
通过此次“创未来” 校园实践活动,期望我校莘莘学子能够以所学理论知识为基石,以创业实践为途径,深入产业一线,发现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秉持学农爱农、支农扶农、强农兴农的信心与决心,运用新科技技术支撑现代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